【培养方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培养方案

湖南农业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要求

湖南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总体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所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各学科应根据教育部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的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培养条件,制定本专业类别的具体培养目标。需从以下4个方面制定本专业领域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应具备的品德及基本素质要求;

2.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3.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4.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或3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者可适当延长1 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者可适当延长1 年)。超过最长在校学习年限的研究生,未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须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退学手续,不再保留学籍。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根据不同类别需求可自主设置。其中风景园林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6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基本学制为3年,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兽医硕士、金融硕士、教育硕士5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基本学制为2年。

培养方式与方法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以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专业实践不少于半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1.5年,采取分段式集中授课,专业实践不少于半年(有相同工作背景的在职硕士研究生可结合工作开展专业实践)。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其中校内导师为责任导师,主要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指导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同时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校外联合培养导师负责提供源于实际且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协助解决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所需条件,参与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的指导、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和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质量把关。

培养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所修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各“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各专业类别可根据实际提出更高要求。基本培养要求如下:

1.制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专业实践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三部分。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制定,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并通过学校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论文研究计划一般结合专业实践计划进行,一般在第二学期初制定。

培养计划一经确定,须严格执行,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可以修改,但需经学院主管负责人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备案。

2.课程学习及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各类别(领域)课程设置原则上按照教育部和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开设,课程设置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教学方式要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1)公共必修课

①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自然辩证法》18学时,1学分

②基础英语:60学时,3学分。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者(且成绩不低于425分)、入学前已参加国家其他有关出国英语水平考试且成绩达到出国合格线(有效期三年)或被公派到英语国家进修一年及以上者、或已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者可申请免修免考基础英语。

注: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可将中国概况和汉语替代公共必修课的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语课。

其他公共必修课按各“教指委”要求开设。

2)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

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参考各“教指委”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农业硕士培养方案中由多个领域合并的新领域,选修课的制定应兼顾各个方向课程。各类别(领域)可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工作需要自行增设其他选修课程,其他选修课程一般应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课程。

3)公共选修课

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信息检索与利用、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4)补修课

以同等学力或跨专业领域录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补修本科生阶段主干课程3-5门(在中期考核前完成),不计学分。

3.必修环节

1)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1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尽早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并在进行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前广泛阅读本学科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文献数量由各学科根据学位授予标准自行确定;同时须撰写2篇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由指导教师批阅,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备查。

2)学术活动(2学分)

学术交流主要包括参加行业高水平学术会议、实践性学科竞赛、主讲校内学术报告和选听学术讲座等,且在学期间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累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6次。

3)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必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到企业或行业(一般在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完成进行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实践方式可采用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方式,可结合实践进行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原则上要求在第二学期末做好专业实践计划书,第三学期初开始实施。

参加实践研究的研究生须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并进行实践研究答辩会。学院组织相关学科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反馈意见等,评定研究生的实践研究效果。经学院考核通过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各学院应参考各“教指委”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专业学位实践内容,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4.学位论文工作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或行业应用价值,突出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学位论文工作量一般应不少于1年,导师要加强从开题、论文研究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1)开题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首要关键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进入第二学期后即可进行开题报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2)中期考核(1学分)

中期考核是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检查其学习、实践训练情况和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具体考核时间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制而定。

3)学位论文预审

学位论文的预审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初稿撰写之后,在论文正式提交评阅之前由导师和学位点进行的质量把关过程。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先由指导教师进行初审,导师初审通过后,所在学科组织本专业相关专家对论文进行预审,预审合格方可正式参加答辩。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 完成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培养环节要求及学位论文,可申请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硕士学位。

申请提前毕业者另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附: 2年基本学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全日制)

序号

培养环节

时间安排

学分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课程计划:入学后1个月内

实践计划和论文计划:第2学期

/

2

课程学习

第1-2学期

参照各

“教指委”

3

学术活动

第1-3学期

2

4

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第1-3学期

1

5

实践研究

第3-4学期

6

6

开题报告

第2学期末

1 

7

中期考核

第3学期末

1

8

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第4学期

/

总学分

不低于各“教指委”要求

 

3年基本学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

序号

培养环节

时间安排

学分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课程计划:入学后1个月内

实践计划和论文计划:第2学期

/

2

课程学习

全日制:第1-2学期          非全日制:第1-3学期

参照各

“教指委”

3

学术活动

第1-4学期

2

4

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第1-4学期

1

5

实践研究

第3-5学期

6

6

开题报告

第3学期

1

7

中期考核

第4学期末

1

8

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第5-6学期

/

总学分

不低于各“教指委”要求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095136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培养方案

学院名称

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

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领域代码

095136

覆盖专业领域

(方向)

1.农业机械技术及智能装备;

2.农业信息技术;

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4.农业水土工程

培养

方式

全日制/非全日制

学分要求

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

基本

学制与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全日制2年,非全日制3

培养环节学分:11学分

最长学习年限全日制4年,非全日制5

培养目标

本领域包括农业机械技术及智能装备、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四个方向,培养目标如下: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三农、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机械技术或农业信息技术或农业电气技术或农业水土技术方向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化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和管理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4.恪守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道德诚信,遵循学术伦理;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坚守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 6 个月。

2.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开课学院

授课方式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8学分)

Z0000Z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1

周亦乔

马列院

理论讲授

留学生必修中国概况和汉语

Z0000Z002

自然辩证法

1

1

谭铁军

马列院

理论讲授

Z0000Z003

基础外语

3

1

邱银香

何亚平

外语院

理论讲授

Z0000Z004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

1

李燕凌

高志强

唐  浩

熊春林

公法院农学院经济院

混合式教学

农业硕士

必修

专业
必修课
9学分)

Z0951G101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

3

1

全腊珍等

工学院  信科院

案例教学

 

Z0951G102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2

1

孙松林

工学院

案例教学

 

Z0951G103

现代农业概论

2

1

谢方平

工学院

理论讲授

 

Z0951O101

农业大数据

2

1

 

刘桂波

信科院

理论讲授

 

专业
选修课

(不少于4学分)

Z0951G201

农业机械化技术

2

1

谢方平   吴明亮

工学院

理论讲授

农业机械技术及智能装备方向必修

Z0951O201

农业信息技术

2

1

戴小鹏

彭佳红

信科院

理论讲授

农业信息技术方向必修

Z0951G202

农业机器人

2

1

         

工学院

理论讲授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必修

Z0951G203

农业水土环境工程学

2

1

 

工学院

理论讲授

农业水土工程方向必修

Z0951G204

农业物料与加工原理

2

2

吴明亮

罗海峰

工学院

理论讲授

所有方向任选

Z0951G205

仿真技术及应用

2

1

全腊珍

工学院

理论讲授

Z0951G206

现代设计方法

2

1

陶栋材

任述光

工学院

理论讲授

Z0951G207

工程测试技术

2

2

罗亚辉

工学院

理论讲授

Z0951G208

水工建筑新材料

2

2

周锡玲

刘保华

工学院

理论讲授

Z0951G209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

2

吴志立

工学院

理论讲授

Z0951O202

智能农业

2

1

匡迎春

龙陈锋

信科院

理论讲授

Z0951O203

分布式系统及云计算技术

2

1

朱幸辉

唐小勇

信科院

理论讲授

Z0951O204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2

2

 

匡迎春

信科院

理论讲授

公共

选修课

(至少1学分)

从学校统一开设的课程目录中选修,具体课程见《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在导师的指导下,除修完本学科要求的课程外,研究生还可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

补修课

(本科生阶段主干课程,不少于3门)

机械设计基础

跨学科或同等学历报考被录取的硕士生必选,须在中期考核之前完成,不计总学分。

电工学

工程材料学

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

农业概论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有关要求

学分

考核时间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课程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提交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0

入学后1个月内

论文计划

论文研究计划在第2学期

0

1学期

2. 学术活动

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累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行业高水平学术会议、实践性学科竞赛等)不少于4次。

2

全日制研究生:第1-3学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第1-4学期

3.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至少撰写文献综述报告2篇。

1

全日制研究生:第1-3学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第1-4学期

4. 专业实践

除有相同或相近职业背景的在职人员可结合工作开展外,其他所有硕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全脱产的专业实践。

6

全日制研究生:第3-4学期

非全日制研究生:第3-5学期

5. 开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开题工作。

1

全日制在第2学期末,非全日制在第3学期末。

6. 中期考核

在完成实践环节后进行,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最迟在第3学期末完成;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最迟在第4学期完成。

1

全日制最迟在第3学期末,非全日制在第4学期。

7. 其他要求

 

本学科推荐书目、文献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

考核办法

备注(必读或选读)

1

中国农业工程

陶鼎来

考查

选读

2

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易中懿

考查

选读

3

农业先进仪器设备与方法

刘瀛弢等

考查

选读

4

新阶段的中国农业机械化

白人朴

考查

选读

5

微小型农业机械产品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张立彬

考查

选读

6

农业机械分析与综合

赵匀

考查

选读

7

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

米尔斯切特

考查

选读

8

农业信息化概论

陈晓华

考查

选读

9

农业信息工程技术

梅方权

考查

选读

10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导论

尤基克(美)

考查

选读

11

农业信息智能获取技术

岳峻、傅泽田、高文

考查

选读

12

农业物联网导论

李道亮

考查

选读

13

农村电子商务

涂同明

考查

选读

14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各年度)

李道亮

考查

选读

15

农业机械学报

 

考查

选读

16

农业工程学报

 

考查

选读

17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

 

考查

选读

18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考查

选读

 

专业学位领衔人:全腊珍

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孙松林、谢方平、吴明亮、蒋蘋、王辉、全腊珍、李明、姚帮松、裴毅、吴志立、刘保华

学院院长(审核):谢方平

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组成员:谢方平、杨海君、孙松林、朱幸辉、吴明亮、蒋蘋、王辉、全腊珍、吴志立、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