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标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
农业工程(0828)学位授予标准
农业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位授予标准
一、学科概况和学科方向
(一)学科概况
农业工程学科主要是综合运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的原理与技术,探索环境、装备和设施与农业生物的互作规律,研究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工程理论、技术、装备和设施,提供与农业生物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服务,农业工程学科是一门独具特色并亟待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交叉性学科。
农业工程学科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长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湖南传统农业大省向农业现代化强省转变尤为重要。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农业机械化学科,1990年获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授权,2006年获批为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是湖南省重点学科,现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目前该学科有国家“2011”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多熟制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与装备研制平台、湖南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省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省级平台6个。
依托学校大农学特色优势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坚持以“种、养、加”产业发展、效益提升、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改善为目标,立足湖南、服务南方区域经济建设,建立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学科聚焦南方丘陵山区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难题,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的作业装备、自动控制、传感与信息技术及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等农业工程技术问题及基础理论开展研究。
目前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6人。近5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0 项和省部级项目22 项,总经费超1000万元,多项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承担企业委托开发的横向合作项目30 余项, 11 项产品和技术成果实现转让。授权发明专利110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 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专利三等奖1 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地厅级科技成果奖等10余项。发表论文124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篇。
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未来农业工程学科将继续坚持对接好学校大农学优势学科,以参与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立足湖南,服务南方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需求,造就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农业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到2020年,总体目标是建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农业工程学科,农业工程一级学科进入湖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组建并获批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学科方向
1、农业机械化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农业装备系统替代人和畜力生产系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土地产出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环境友好型为目的,综合应用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生物等技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机械化装备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农业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技术及农业机械化生产规划与管理研究,具有应用领域独特,学科交叉融合强的特色。包括机械创新设计及理论、农业机械化管理战略2个招生领域。
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本研究方向综合利用机电一体化、非电信号传感与变换、信息处理、图像分析、光谱分析、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基于网络技术、3S技术和农田信息快速获取技术的精准生产过程诊断、智能决策和工程控制技术平台,提高农业装备作业质量,建立高度机械化规模生产条件下的精准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关键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包括农业生产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农业信息智能决策平台技术及精准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3个招生领域。
3、农业水土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我国南方山丘区水土流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围绕农作物水肥利用率低下和农业水土环境恶化的现状,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减缓旱涝灾害、解决农业水土环境问题为目标,立足湖南,面向南方山丘、平湖区域,以水—土—植物有机结合,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为特色,形成了以农业高效安全用水理论与管理技术、农业水土环境修复理论与管理技术、农业水土工程新型结构与新材料等3个稳定的研究领域。
二、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经过系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应掌握农业工程学科某一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锻炼,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技术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
在熟悉文献的基础上,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研究工作中,善于与相关人员合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
2.学术道德
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学术报告,都应是本人对农业工程学科领域某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的真实反映。在实验和理论探索过程中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引用他人文献需符合注释、引用的格式标准,严禁抄袭、剽窃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摒弃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构
应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夯实基础,学习和掌握试验设计方法、数据处理手段和相关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学会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方法,并根据农业工程各研究方向所需核心知识,构建相应的基本知识体系。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试验设计、高等农业机械学、现代设计方法、灌溉排水原理与新技术、高等土壤物理学、水资源系统分析现代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传感技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等。具有计算机辅助绘图、试验测试、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系统学习农业工程学科相关领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学术交流获取所需信息。能从各类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运用,为论文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支撑。
具有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善于发现学科交叉中新的发展方向和亮点,避免盲目选题。应在工程基础理论、试验方法与数据分析、数值计算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学研究、逻辑推理等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位论文水平。
2. 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可以独立制定研究计划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掌握相应的试验研究方法和手段。
1)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根据农业生产实践需要,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结合文献资料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独立科研探索能力。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应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和验证,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到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3)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能力。在大量阅读和综合利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结果、存在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一定的认识,能客观评价其研究成果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通过借鉴和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能结合研究工作的需要,对相关的工程技术或设备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制开发,将设计和制造的农业机械或农业电子设备在实际生产中进行验证,并分析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和有待改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农业工程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的能力。
3.实践能力
农业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因此,除了系统深入地学习农业工程基本理论之外,研究生应参与一定的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科研实践可通过参与指导教师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等方式完成,研究生在读期间需参与指导教师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撰写和科研项目的实施。由指导教师检查审核后,在研究生班讨论课交流,相关材料由学院留存备查。社会实践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调查研究,并撰写一篇及以上调查报告;管理实践一般是指担任某些岗位的管理工作,并完成一篇及以上工作心得体会;教学实践可采取协助指导教师参与本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实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等方式进行,合计学时不得少于8学时,并经所在单位教务部门或师资管理部门证明。具体规定和要求按照《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育实施办法》执行。
4.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交流是发现问题、学习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获取学术支持的重要途径,是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学术报告会,设计墙报,撰写学术论文,与相关人员讨论研究问题,以及论文的口头报告和答辩等,通过学术交流,拓展视野。
参与学术报告及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10次以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简洁清晰地表达所研究的问题、阐述研究思路和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等。
5. 其他能力
(1)哲学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
(2)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能熟练应用相关软件,并对研究内容相关的问题建立模型和进行计算。
(3)交际交流能力:农业工程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他人打交道。因此,必须广泛地与社会接触,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掌握与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人员的交往能力。
(4)外语能力:硕士研究生须较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较熟练地利用外国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格式要求,并符合如下规定:
(1)选题应具有创新性,研究内容须基于一定的农业生产工程技术现实基础和背景,对涉及的理论分析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和推导,对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行翔实描述,对实验发现进行解释、分析、比较,并进行详细的讨论,对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
(2)所有研究和分析应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注明出处;新方法必须详细描述操作程序,所用仪器须标明厂家、品牌和生产地。
(3)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所限的最小有效位数。
(4)应采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或显著性检验,所有结论须有统计显著性结果支撑;文中的计算公式须用公式编辑器编排,并有顺序号。
(5)除了农业工程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
(6)应有专门章节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避免对研究结果的简单罗列,应进行适当提炼,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导向或信息。
(7)在学位论文工作中,其他人完成的工作必须明确说明,并且给予恰当的致谢。
2.质量要求
(1)农业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应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农业工程某一领域相关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问题。论文研究应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或者具有创造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潜力。
(2)学位论文要求结构和条理清晰、规范,文字流畅,表达准确,数据可靠,图标标注规范。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校要求的字数、行文规格、装帧样式与保密规定,文字编写格式参照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学校相关文件执行。全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得少于1年。
(3)论文中应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有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介绍在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要求论文内容翔实,有一定的工作量和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方法先进。
(4)社会评价较好,研究成果应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3. 成果创新性要求
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允许范围内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读期间须在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或CSCD期刊等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以上;获得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有关的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有效名次(以公示时间计算),或以排名第一或导师第一、研究生第二获发明专利授权(以取得发明专利授权通知书时间计算)等1项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