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五力”共青团,“护航”学生成长|学院2020年团学工作回顾

时间: 2021/05/08   作者:   点击:

本网讯(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白东明 林贞希 4月30日下午,湖南农业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暨2020-2021年度共青团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大礼堂举行。“五四”表彰中,我院获“求特”先进单位,2019级工程管理1班团支部获“红旗团支部”,陶申奥等35名同学获“优秀团员”,滕晓慧等21人获“优秀团干”,贺伟等23人获“优秀学生干部”。

 

优秀团员名单(35人):
            黄    丁晴雨       梁丁文      彭玉珍 

黄嘉熙  武立锋  游俊昪   黄国威   付嘉俊  向秀月      王启杰     

    陶申奥  柳熠超   黄弋桐      赵一鼎       刘    全志扬 

曹乐乐 曹小平   李佳程  李三旺  贺晓芬   肖淇昱   龙菁蔚  李紫阳

优秀学生干部名单(23人):

王嘉天  曾    沈占奇          龙胡金  喻光富  何鎔淇  苏    

何长蓉  李佳萍  张吴鹏  蒋一义  刘鑫宇  甘翠萍  许彬彬  富金莹  佘旺龙

 罗家燕 丁德华  贺浩文  黄思仪  李贤文

优秀团干(21 人):

滕晓慧  姜晓帅      尹祺媛  贺灵灵  邹甫相  尹鹏鲲  林贞希  郑珅璐

    刘超威  胡睿哲  徐梓豪  王晨阳  张嘉怡  孟志雄      易宇轩

 彭        许戴林

一、团学工作开展

2020年,我院分团委在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之下,齐心协力、积极探索,为同学们提供提高素质、展现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和机会,展现了学院团学工作的风采和特色,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统筹抓实日常工作,全面提升谋划力

完善日常工作制度的建设是做好团学工作的先行基础,院在2020-2021学年的团学日常工作建设中,紧紧围绕学校学风建设的重心,结合“六求”特色育人体系,积极做好院团委的相关工作紧密围绕校团委下发的各项任务认真对待,工作有计划总结各项活动落实到位,材料保质保量上交

(二)强化团的组织建设,全面提升组织力

我院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组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民主生活会、主题团日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认真开展青年大学习,将学习情况纳入学生的综测数据,青年大学习学习率在校内评比多次名列前五,举办两期初级团学干部培训班,结业人数达272人。认真搭建智慧团建组织平台,团干部数量达102人、团支部数量达37个,实现了团员体系的全覆盖。邀请党委书记胡德勇为团员讲授主题团课,加强党团联动,实现团员活动全覆盖,大大夯实了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

(三)精心打造“六求”育人活动体系,全面提升引领力

”为核心打牢学术科技基础,引领学生创新精神

“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光大学术、推进科学的“求真”品格。学院认真组织“求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参加“华维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BIM毕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竞赛等多项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同时举办各类学术科技讲座,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并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课题与科技发明创造项目进行资助。 2020-2021年度,学院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学院还将充分发挥学院特长,打造学院的专业品牌,使学子更深入了解到学院的学科特色。

 

“善”为重心,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思想提升。

学院积极办好每一期富有特色的主题团日活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阿默认知症照护中心、杉木小学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学院开展了军训服爱心募捐、一封家书、爱心义卖、志愿环卫工人、抗疫防疫等多种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抗疫活动中,我院朱佳晨等多名同学收到当地表扬并加以宣传。

 
 

       ”为桥梁突出文化艺术氛围,引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过去的一年,学院为响应学校“六求”培养综合素质的号召,充分利用学院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美心理的活动。积极开展了具有专业文化,有学院特色,融合了教育、文化、艺术、思想,真正能够让大众学生参与进入的文娱活动。例如:军训合唱比赛、拔河比赛、成立院艺术团、“新生杯”篮球赛、积极组织院迎新晚会等多项群众参与度高,具有学院特色的各项赛事和文娱活动。

通过个人比赛、团体竞赛、各类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同学们的活动热情,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展现学院特色风采,让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同学们的第二课堂。学院一直以“丰富校园文化,展现青春风采,提升内涵素养”为求美活动指导理念,符合时代,贴近生活,强化意识,不断发掘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

 

”为载体建设社会实践阵地,引领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团委精心组织了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和课程化,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实际,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使得学生务实精神大大增强。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院号召青年学子在防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自暑期开始,我院学生便以个人为单位,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包括专业实习、社会调研、理论知识普及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等不同形式在内的实践活动,共收到社会实践报告500余份,全院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均有参与。更有实践团队下乡调研。

 

“特”为标杆,优化社团载体,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我院今年开设富有专业特色的土木工管协会和水利水电协会两个学术科技类院级社团协会;组建了男子篮球队等六个课余兴趣团队,共有115名会员,每个社团配有专业指导老师。开展了“我最喜爱建筑PPT演讲比赛”、结构模型大赛、成图大赛等,由湖南省水利厅、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与校团委以及我院水利水电协会共同举办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进校园系列活动,使节水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我院以社团为文化建设载体,努力建设一个积极向上,文化繁荣的大学环境。

 

                                    

      “强”为方向,抓好就创教育,引领学生能力培养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时俱进,扎实细致的做好相关指导服务工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举办5场就业创业类讲座、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会、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同时积极进行校企联合,为我院学生构建了25个就业服务基地,举办校友分会成立大会,搭建校友桥梁,拓宽就业渠道,上一年度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83.3%。学院今年与湖南省水利厅合作,开设两个水利水电工程特岗班,为湖南水利基层事业定向培养45名人才。(四)创新团的宣传思维,全面提升宣传力

 

 我院圆满完成了团刊、团报订阅任务;认真参与校团委宣传评比,获优秀宣传部4次,优秀部长2次;积极发掘身边的榜样,向团学通讯报送李靖之、朱佳晨等人的先进事迹,并发表3篇优秀稿件;积极向国家、省级团属宣传平台报道工作动态,校内网投稿共计36篇,红网等校外网共计126篇。此外,我院积极推进学院党史教育学习报道,拓宽学院学生党史教育途径。

 

(五)建设新媒体矩阵,全面提升亲和力

为了拉近学院与学生们的距离,增强学院新媒体工作与学生们的亲切感,推进学院各项活动的开展与宣传工作,我院宣传与思想调研部、艺术设计部通力合作,将新媒体工作形象化,联合打造学院吉祥物“小垚”,增加了学院宣传工作的趣味性与亲切感。

我院积极进行学院、班级QQ、微博、抖音微信新媒体平台建设,收听各级团学组织微博、微信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反映团学动态与学院活动,进行榜样宣传与四史教育,引导学院青年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有效地将新媒体工作形象化,利用学院特色吉祥物“小垚”形象,促进新媒体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团学微信影响力排行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微信新媒体评选中多次名列前五。

二、红旗团支部风采

我院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1班团支部在一年来的扎实工作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组织开展多次有意义的团日活动,团结一心,在学院团支部风采大赛中与2020级工程管理二班并列获得一等奖,并荣获2020-2021年度校级红旗团支部。

三、团学青年有话说

艺术设计部部长邹杰:“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高校学生干部应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放低功利心,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高校学生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有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学会做人做事,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增强政治、道德、心理、业务等各方面素质,做一名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的团学干部。

勤工助学部副部丁德华:“作为一名合格的团学干部应随时主动地收集信息以获取经验,在进行能力迁移,将获取的信息内化为工作能力,形成有序的思维线条并延伸运用到平常的工作中同时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学会自我欣赏,实现自我认可,才有可能去获得“别人”乃至“牛人”的认可。”

心理健康健部部长李佳萍:“青年最富有朝气,亦最富有梦想。”作为青年团学干部的我们,更应当做好积极的带头作用。响应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号召,提升自己的行动力和决策力,起到一个顶梁柱的效果。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部长张慧:“青年人应当整体提高文化素质较高,思想敏锐,眼界开阔,求知欲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我们这一代,是个性突出的一代,现今社会也需要我们的个性,所以,我们在正确处理个人、团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要坚持个性、彰显本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创造热情和创新潜能,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努力工作,精益求精,为实现华安的跨越发展贡献属于青年人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在新时代,青年人们必将继承五四精神,开拓进取,成就新的辉煌。积聚青年力量,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迎接新时期的各种挑战,我院一直在路上。

(审稿人:丁  凯)

点击下载文件: